3/8是國際婦女節,我將之視為慶祝“夏克緹能量”的日子。
夏克緹能量,我覺得是包容、流動、慈悲、同理心,以及非常紮根厚實、強大的力量。
在那之前幾天,我思考著要寫給一位朋友的回應,想到自己曾經也在類似的處境。
我想著當我在那樣的處境當中時,所想要聽到的話,然後給出回應。
而我這樣的立場,剛好跟「同理心、慈悲、分享」這樣很夏克緹能量的主題相關。於是想寫這篇文章來分享。
 
我要先說說我和我母親的關係。
我的母親個性很強烈,
A型獅子座
好勝心強,求完美,嚴厲,固執。
此外,她不免俗地將很多的期待放在小孩、伴侶身上,因此,對家人有很多的要求,期待我們要達到她的期望、標準。
『以愛之名』:「我是為了你好」、「我都是為了你」
 
她把絕大部份的精神和心力都投入在她的家庭當中(她在工作上也滿盡責的,滿多學生滿感念她的)
因為要達到她理想的狀況,她也用她的方式,很拼命與付出。
例如:她會趁休息時間,從竹東買便當,送到我和妹妹的學校,然後再飆車回去上課。
例如:我們從小到大,包括我出國唸碩士的錢,都是父母支付的。我媽媽讓我們在物質上不虞匱乏。
 
我的親生父親在我五歲時過世,我的媽媽當過幾年的單親媽媽(她後來在我五年級下學期時再婚)。
她曾經說過不想要別人認為因為她是單親媽媽,沒有把小孩教好。
或許這是原因之一。
但我想,她的執著,她的理想,她把她喜歡的東西、沒有完成的夢想,投射到我們身上、期待我們為她完成,也是原因之一。
 
在我的印象當中,我親生父親的個性是比較溫和的。
在我五歲前的記憶,有幾幕讓我印象深刻:
有一幕是在我大約四歲,妹妹約二歲的時候。我們躺在床上喝奶(還是吃奶嘴?)。
當時,我的親生父母在吵架。(或是我媽媽“向”我爸爸吵架)
盛怒之下,我媽媽把我爸爸穿的白色內衣撕裂!碎成一片片。
我爸爸當時完全沒有阻擋、回罵,他就任由我媽媽撕;結束之後,轉過頭來看著我跟妹妹,笑笑地說:「我們去公園玩吧!」…
或許,我爸爸為了安撫我們,所以用微笑、出去玩轉移我們的注意力。
 
另一幕在我大約四、五歲時。
我親生父親很愛拍照。
身為家裡第一個小孩的我,自然成為小小模特兒,從嬰兒時期就有很多照片。
當時,我穿著小小的連身紅色旗袍,手上抱著洋娃娃,坐在小木頭椅上。
我手比出蓮花指,做出假裝嬌羞的樣子(也不知為何那年代流行這樣)。
我的親生父親要幫我拍照。
當時,我媽媽站在門口,擺出一臉不屑的樣子,然後把臉別開,轉身離開。
我想,當時的我,應該有嚇到吧?!心想:「我是不是又做錯,要被罵了?」
似乎,從那之後,我就不曾再表現出女人的“嬌媚樣”。
 
我的妹妹長得很可愛、很漂亮,眼睛大大、皮膚又白,很像白瓷日本娃娃。
她從出生就被眾人稱讚。
不知為何,我好記得,有一晚,好像是我小學一、二年級,妹妹可能幼稚園大班的時候,
我媽媽晚上要出去,當時我們已經在床上睡覺,她在我妹妹臉頰上親一下,卻沒有親我…
有一次,我妹妹生病發燒,我媽媽在她身邊陪她睡了一晚、照顧她。
但我好像沒有這樣的待遇過…
我有時候會覺得,我媽比較疼我妹。
 
但我妹不覺得,她覺得我爸媽對我比較好。因為他們比較常買東西給我。
這也是事實。
因為,在我們家,比較是用物質的方式獎勵小孩。
以前,我爸媽會訂標準,例如:考到90分就有多少錢,或是有什麼獎品。
我的功課比較好,所以比較常得到獎勵。
 
 
事實上,我相信,在我媽媽、我妹妹、我繼父…其他家人的眼中或記憶中,所看到、記得、感受的會跟我不一樣,
因為,我們的感官是有限的。
我們會從“自己的”主觀角度去看;我們不一定能夠全部瞭解其他人的觀點,以及全部的事情真相。
即使在同一個家庭當中,每個人的個性、感受、敏銳度、記憶,是不一樣的。
每個人對於彼此之間的互動方式,包括雙親對於每個小孩的投射、互動方式,也非常有可能是不一樣的。
 
我的個性比較溫和、內向,無論是長相或個性,我比較像我親生父親。(但年紀越大,越多人說我長得像媽媽)
身為長女,無論是被提醒、期望,或是自己拿起了那個角色,
在我親生父親過世之後,隱隱約約的,我覺得我要守護我媽媽,守護我家,擔任起那個保護者的角色。
我媽媽也的確比較看重我,很多時候會遵循我的意見,或是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會帶著我。
 
在我小三還是小四時,我媽媽曾經兩次試圖自殺。
第一次時,當她被送去醫院之後,我帶著妹妹自己洗衣服(只是放到洗衣機、倒洗衣精),然後我拿著兩對聖誕節的小玩偶,一對給我妹妹,一對給我自己,淚眼婆娑地跟我妹說:「一個代表媽媽,一個代表爸爸,以後我們要自己照顧自己了。」(當時我擔心她可能會死掉)
在那之後我變得比較警覺,第二次,我發現她放在梳妝台上的遺書,然後先騎腳踏車去跟附近鄰居阿姨求救了。
 
描述到這裡,應該不難看出來,我跟我媽媽的關係是非常矛盾、錯綜複雜的:
我又是她的小孩,又是她的守護者。
雖然我的表現好,是她的驕傲(但她從來沒有稱讚過我們,永遠只有說我們不夠好的地方、不完美的地方);但我有我自己的想法,個性上是比較獨立自主的,不會跟她撒嬌(我的經驗中也沒有這樣被對待,所以我沒有學會)。
我將她的付出、辛苦看在眼裡、放在心上,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也感恩;但是,我也受不了她的高壓控制,常常會想要自由。
 
她強烈而執著的個性,為她自己帶來了疾病—“多發性骨髓瘤”。
這是一種血液的疾病,骨髓的病變會影響正常的造血功能。被歸類為一種癌症。
當時,她需要進行化療,後來以口服藥進行治療。
 
而血液的疾病,其實跟情緒直接相關。
若說疾病的意義,我想,這疾病在提醒她要調整自己的個性和情緒,要試著放下一些事情。
 
但,在面對生病的壓力之下,要她去思考這些,或在當下就改變,我想是困難的。
而疾病本身,會讓整個家庭的都進入緊張的狀態。
除了處理疾病本身和照顧的壓力,還有情緒的緊張、各種的議題:生死、未竟事宜、家人之間的關係…
很多東西會擠在一起,甚至放大,壓力真的很大。
 
例如:我媽媽面對疾病是擔心和害怕的,她也很勇敢跟努力地求生。
她的擔心和放不下,比較是針對我們。
而她在那段期間,依然用很激烈的方式表達。
曾經,她為了反對與阻止我妹妹跟當時的男朋友在一起,直到深夜的吵架、威脅要把我妹趕出家門、威脅要自殺…。她的身體已經不好了,還以自己的性命當作威脅?!很荒謬。
當時的我,覺得生氣、沮喪、無奈、挫折,壓力大是不用講了….
 
猜猜,通常,親戚朋友會跟你說什麼?
“她是妳媽媽,她也是為了妳們好,多體諒她。”
於是,很多的委屈、無奈、痛苦…只能吞到肚子裡。
因為,病人最大,父母最大。
但有時,病人家屬也很需要支持啊!
 
這次,當我在回應一位正在面臨有一點類似的狀況的朋友時,我也慣性地會先考慮到長輩的感受。
但我後來以自己當時的情況想,思考當時的我,會希望聽到什麼?
後來,我跟她說:
“我相信一邊要照顧幼小的小孩,一邊又要照顧年邁的雙親,還有家庭,是很辛苦的。
我想到我自己之前照顧媽媽生病的時候的感受。
當然或許我們的媽媽面對疾病所呈現出來的應對方式不完全一樣,
我媽媽當時也會有無助的一面,她也會希望我們能夠陪她、照顧她,但她也不希望影響我們工作生活太多。但身為家人就是有照顧的責任,是辛苦的,精神壓力也大的。
雖然,我們知道父母生病的身心靈原因,也跟他們談過,希望他們可以改變,但他們的年紀、個性,已經一輩子都如此;而在生病的壓力之下,要他們去改變,似乎難上加難。
但,身為子女,我們不希望父母受苦,但知道他們生病的身心靈原因,有些部份是我們改變不了的,因此,會有無奈、生氣、甚至無助、壓力又超大的感覺,是正常的。這是很大的考驗!
除了好好的面對,也記得跟自己說:「我已經做得很好了」!
放輕鬆
為自己找正向的支持,家人之間彼此多支持,或是需要的時候找幫手(看護)...
我知道說的、打字的比真實在面對的簡單
但我想跟你說:「你做得很好了!」”
~~~~~~~~~~~~~~~~~~~~~~~~~~~~~~~~~~~~~~~~~~~~~~~~~~~~~~~~~~
 
在寫這篇文章時,我有過掙扎,在想要不要分享出這麼私密與黑暗的事情。
但是,這是在我生命中、在我主觀意識中發生過的真實的事情,
我們需要讓故事被說出來。
各種觀點的、各種角度的
如此,我們才能夠彼此聆聽,彼此了解。
 
因為,沒有“絕對真實”,沒有“固定事實”。
在後現代心理學敘事治療的主旨就是如此:
即使同一件事情,隨著觀者的角度、價值觀、敘說方式的不同,就有不同的故事走向,也會發展出不同的可能性。
我選擇把我的故事說出來,因為我想要提出不一樣的觀點。
 
此外,我也相信說出事實,是療癒的開始”
說出來、正式她,去療癒它,才有可能走上復原之路。
 
~~~~~~~~~~~~~~~~~~~~~~~~~~~~~~~~~~~~~~~~~~~~~~~~~~~~~~~~~~
 
在現在這個時代,夏克緹的能量越來越復甦
從各種現象當中不難看出:
好萊塢的#ME TOO運動(現在逐漸蔓延到亞洲,南韓在國際婦女節有大型的運動,台灣之前有林奕含事件,鼓勵了更多女性站出來訴說自己的遭遇,遏止這樣的現象再發生),在電影當中越來越多女英雄的角色(神力女超人、星際大戰:原力覺醒的“芮”),今年奧斯卡金像獎得獎名單的種族、議題多元化…
從揭露事實開始,去正視問題,揭開否認、壓抑的臭紗布,讓膿流出(壓抑的情緒),接受療育,讓傷痛真正癒合。
 
我們生物的本性是趨向快樂,避開痛苦。
我們喜歡聽幸福美滿的故事,通常想將不好的、難過的事情隱藏起來,或忽略不去看,
但,這反而阻礙了我們活得更完整,更有力量。
 
傷疤、困難,我們如何突破、如何走過,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沒有黑暗就沒有光。
當我們能夠同時擁抱傷痛和榮耀,我們才完全擁抱自己、擁抱生命、真正愛自己。
 
所以,在2018年國際婦女節,我想要宣導的,有以下幾點:
一、尊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表面所看到的,不一定是完全的、所有面向的她/他。
在發表評論之前,可以先問問自己:知道所有的故事了嗎?知道那個人一路如何走來的嗎?
當你對某人的了解夠深了,或許會知道,每個人、每件事情都有其優缺點、強弱項。
就跟我們自己一樣:)
 
二、試著打開自己的視野,放 鬆,從不同的角度思考。
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
跟我們不一樣的想法,不代表是錯誤的。
價值觀、系統…是可以改變的。
有的時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環境、體制的問題。
 
而即使我們跟對方的想法、價值觀不一樣,
我依然可以保有我的想法、觀點、價值觀,
對方依然可以保有他/她的想法、觀點和價值觀。
我們不一定要互相同意,但我們互相尊重,接受我們的差異。
而如此,並不會減低任何一方的尊嚴或價值。
 
我們每人都是不完美的,也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是完美的。
因此,這個世界是完美。
因為有如此不同的地貌,才造就了無可取代、獨一無二的風景。
 
如此,才是真正的愛,真正地愛自己也愛別人,
接受自己的獨特性,也接受別人的獨特性。
 
三、深層同理心-積極聆聽與表達
愛,從溝通與了解開始。
而要進行溝通與了解,就需要“聆聽表達
積極地聆聽:打開耳朵聽,張開眼睛看,用心去感受。
試著從多方的立場、互相體諒與瞭解的角度來看。
 
此外,也積極地表達(這是常被忽略的一點。如果你沒有表達,對方怎麼會懂呢?)
你怎麼想?你的感受是什麼?試著陳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試著做決定
有的時候,表達是要去立下界線。
自己的底線、立場是什麼?如果對方無法達到、不能接受,那麼自己要如何因應?
去溝通與表達,並且實踐出來。
勇敢踏出那一步,你可以的!
 
四、對自己與他人仁慈
有時候,你覺得自己深深地陷在某個情境當中,被困住了。
如果你有這樣被壓縮的感覺,是時候走出來了。
如果你不喜歡社會上的某些框架和標準,那麼,也停止把那些東西套在自己身上吧!
如果你發現內在又出現自我批評的聲音,
停下來,深呼吸,放掉當下那個想法,吸入新鮮的空氣和養分,讓光照入!
然後想想:如果是一個朋友,你會如何鼓勵他?把那些鼓勵的話,對自己說:
「嘿!你已經很努力了。我看到你的努力和堅持,你很棒!我愛你!」
仁慈與愛的力量,會讓你走得更遠、走得更久!
用仁慈與愛,對待自己。
 
然後,也對別人仁慈。
我指的不是表面的虛與委蛇,或是為了禮貌、面子而壓下真正的情緒。
反而,是“真實”。
真實地看到對方是什麼樣的人,看到他的全貌。
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在真正的想法與感受。
表達的時候,從心與愛出發:「我要如何說、如何做,是真正對雙方彼此有益處的?」
 
五、為自己負責
我們每個人都在走自己的生命道路
所有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幫助我們靈魂的成長。
即使是不舒服、痛苦的,但當歷練過後,會長出我們的靈魂所要成長的面向和力量。
 
我知道也相信當我們的靈魂在天堂時,我們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訂下了靈魂的契約,這輩子要一起來成長。
在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像一齣戲,而在這些劇情裡面,要成長什麼?要了解什麼?
是自己靈魂的功課。
 
有的人要學習聆聽、柔軟一點;有的人要學習表達、堅定一點。
有的人要學習放鬆;有的人要學習堅持與努力。
有的人要學習去連結;有的人要學習獨立自主。
 
每個人的歷程不同,需要不同,成長的面向不同。
甚至在不同的情境當中,我們要學習跟成長的面向不同。
 
我們能夠做的,是拿起自己的責任:
「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是自己的靈魂所要學習跟成長的。
那麼,在這當下,我要學習跟成長的是什麼?我要怎麼做?」
 
此外,也放下對別人生命的責任,讓別人去成長她所需要成長的。
有時候過度承擔,會讓對方無法學習與成長他所需要學習跟成長的,扼殺了他的機會。甚至會拖垮自己。
所以,就拿起自己的,放下不屬於自己的吧!
我的感受、想法、選擇、決定、行動…是我的
做好決定之後,也承擔選擇的結果。(而不去責備他人)
 
六、納入男性
所謂的女性運動,我認為,更應該把男性納入,而不只是強調女性的權益。
因為,如果社會架構不改變,權力結構不改變、我們對待性別的方式不改變、…再多只是強調某一性別的反抗,是沒有用的。
平等與包容,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聯合國婦女權能署從2014年開始推廣“He For She”的活動,鼓勵男性勇於對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切負面性別不平等事件作出行動。
 
細心、溫柔、體貼、堅定、勇猛、堅強、大膽、樂觀、悲觀、積極、退縮、大方、節儉、勤勞、溫和、穩重、纖細、…這些形容詞,是性別中性的。
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這些特質,只是比重不同,明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的情境會有不同的狀態、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力量。
害怕、快樂、難過、傷心、害羞、勇敢、刺激、緊張、放鬆、無力、充滿希望、絕望、沮喪、至樂、喜悅…這些情緒,是性別中性的,每個人都會有、都曾經經驗過。
 
試想,如果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發展與表達自己,是不是可以更完整、更發揮自己全部的力量呢?
我們對人的了解,會更全面,而不是帶著預設立場或是侷限的眼光,就是去觀察、去了解、去接受。
 
每個人都有夏克緹(陰)與濕婆(陽)的力量
在頭腦上,我們都知道,陰與陽的能量要平衡,才是健康的。
這也套用在我們個人身上,整體社會上。
當我們讓陰與陽的力量自然地流動,平衡地發展,才是完整與健康的。
 
 
這些,是很大項、很簡要的整理,每一項都可以再深入地舉例和詳述。
或許在日後,我會再多描述。現在,就先分享到這裡吧!
如果你有任何的問題、想要再多討論的,歡迎來信給我!或是給我回應。
arrow
arrow

    Sol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