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為了一段關係,不顧一切、缺乏現實感地投入自己,不求回報嗎?
在關係中,你會時刻為了對方,而調整自己;或是扛起不屬於自己的情緒或實際生活的包袱,結果在情緒或能量或實際層面影響到自己嗎?
如果是的話,恭喜你!跟我一樣是要在“愛自己”的功課上下功夫的人!
稍微認識我比較深一點的人,都知道我在“關係”這個議題上走好久。
因為我總是很勇於付出(典型雙魚座),且過度浪漫(為愛可以犧牲一切)與樂觀(比較難考慮進現實因素)。
直到有占星的朋友讀我的星盤時,直接跟我說:「如果你要你的關係成功,一定要等對方先付出,你再付出。」
一位融合數字學的靈性大師曾經跟我說,我是很有力量的。因為我的愛太過猛烈,對方如果沒有準備好成為他自己,會被我的火嚇到。
而她也跟我說我還需要讓狂野的那一面更出來,更自由做自己。否則,當對方愛上我,我卻因為太在乎對方而失去自己時,對方也會覺得很奇怪,因為我不是當初他喜歡上的我了。
靈性老師訓練時,一位同儕幫我讀到的建議其中一段是:“無論身邊是否有人,都能安住當下,享受生活,自得其樂的自在,為自己快樂。身為自由的女人,她的生活就是一個宇宙,一切俱足。當她可以圓滿這個部分,其他的個體業會因此被吸引過來”。(雖然當時我並沒有詢問關係的議題,但宇宙給了我這樣的訊息)
所以,長久以來一直以為“身邊要有一個人“才是圓滿的我,
反而要學習先讓自己滿足、讓自己快樂!
這真是好大的功課啊!
是的,一切都跟“愛自己”有關。
在關係中,我們其實看到的是自己,在面對的也是自己。
首先,瞭不瞭解自己?
自己要的是什麼?重視什麼?
能否對自己誠實,且真誠表達出自己所要的?
自己的願景夠清楚,才能夠清楚地向宇宙下訂單。
下訂單之後,是否相信自己值得?因為,宇宙會顯化你已經所在的頻率,而不是只是喊喊的口號,需要“心口一致”。
是出於恐懼,還是出於愛?
即使進入關係,我們依然在面對自己。
在關係當中的互動,很多時候我們的反應,是跟我們過往的經驗、內建的價值觀系統、人格、情緒模式有關。
例如:比較沒有安全感的人,在聽到對方說:「我需要一個人靜一靜」時,也許會解讀成:「他不愛我了。我哪裡做不好,他討厭我了。」
但對方或許只是需要時間與空間,而她在釐清或照顧自己的同時,不表示對方不愛自己了。
能否分清楚界線?
當關係發生問題時,有時也可能是對方的陰影所影響。
那麼,此時,自己是否能夠站穩,區分清楚:哪些是我的責任、議題,哪些是對方的責任、議題,然後溝通清楚,並且願意各自下功夫去面對與解決,就是關係是否能繼續走下去的成功要素了。
所以,到底要如何才能讓關係比較有可能成功呢?
- 保持覺知
下功夫去了解自己。
平時常常觀照自己:自己的想法、情緒是什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自己的身體姿態、身體的感受是如何?身體常常在透露資訊給我們,我們可以去觀察。
- 回到心,回到愛
當覺知道自己的狀態之後,可以去下決定:我要跟隨著情緒、恐懼、過往的經驗起舞,還是走不一樣的道路?(你已經知道過往的模式不能成功了,何必繼續下去呢?)
其實,情緒不是不好的,很多時候,它們只是需要被看見、被聆聽、被“秀秀”。
學習回到心、回到愛,從心裡面去擁抱自己,給自己愛,填滿不被愛的空虛。
也回到內在的指引,與神聖的連結,去接收關於:「真正的愛對方,會是如何?」的答案。
在與神聖的連結的經驗當中,會體驗到(不只是頭腦的知道):萬事萬物都是一體,萬事萬物都是愛。自己從不孤單,自己是被愛的。
在昨天我有一個經驗:我跟一個朋友的關係陷入緊張,陷入憂鬱與沮喪的情緒當中。
但我讓自己靜心。在靜心時,我回到心,在與神聖母親的連結當中,我感受到好多的愛,並明瞭到萬事萬物都是愛,無一不是愛。這愛如此豐沛、盈滿,我被充滿了,原本的煩惱與擔憂自然釋放掉,喜悅與平靜再度回來。
在那樣的愛中,我擴張自己的愛與平靜,詢問第八脈輪,該如何處理跟那位朋友的關係,得到的答案是:讓他自由。
於是,我只是擴張自己的愛,連同神聖母親的愛一起傳送給他。
結果,當晚,我們有了比較平靜的溝通,再度恢復好的關係。
但這不是基於妥協或讓步,而是讓自己自由,也讓對方自由。雙方都做自己。
我感謝自己有心理諮商的背景。在求學的過程中,自我分析是基本的功課。所以,自我覺察是我常常在進行的事情。
其次,我很感謝這幾年走靈性的道路。可以培養靜心的習慣,而且學習到一些療癒技巧,幫助自己與別人比較快地穿越一些課題。
如果你也想多了解自己,或是進行療癒,幫助自己走出迷霧,快速找到解決方案,或是進行課程,學習靜心以及自助的方式,歡迎和我聯繫!我很樂意協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