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他們的物質很缺乏,心卻跟天空一樣寬廣

 

    熱情、主動、好奇,是我對APCA孩子的第一印象。巴士剛停好,孩子已經層層圍住車門,讓我們領受巨星般的受歡迎程度;當團員們將一袋袋物資搬下車,幾個男孩很自然地上前來幫忙,儘管袋子的高度幾乎到他的肩膀、重量或許比他的體重還重,他們就是很高興能夠幫得上忙。

 

    在院長帶我們參觀、解說環境的途中,下起了大雨。情急之下躲進女孩宿舍的我們,用隨團特派員—“蔡小晏”拉近和女孩們的距離。簡單的問名字、年齡,孩子們很認真的回答;而蔡小晏是小老師的玩笑,讓孩子終於卸下緊張的心情,展開笑顏。但我內心還在消化著:說自己十歲、十一歲的女孩,為何個頭看起來只有像六、七歲的不解。是遺傳嗎?是孩子不清楚自己的實際年齡嗎?還是營養攝取不足?

 

    當行李歸位、整理好物資之後,我們坐在大廳閒聊著,一些孩子開始陸陸續續靠近我們。一個十三歲、個頭卻只有三、四年級一樣大的男孩Tina主動坐到我身邊,問起我的姓名,然後開始教我玩遊戲。玩著、玩著,開始進行起柬語教學的活動。Tina是位很稱職的老師,要我一遍遍不斷重複念誦講義上的句子,並不厭其煩地糾正我的發音。直到愈來愈多人加入遊戲,我被另一個小女孩拉去玩其他遊戲為止。

 

        在後來的日子裡,有愈多的時間和APCA的孩子相處、交談及觀察,就愈發覺得感動。他們對人的關心和體貼,是那麼自然而主動地流露著:大孩子照顧小孩子、小孩子照顧小小孩子;在我們這群柬語程度幾乎等於零的老師教中文的時候,大孩子主動擔任起翻譯+帶動的角色,讓我們的課程進行順利很多;曾有一位團員觀察到,一個剛到院三、四天、每天都在哭的小男孩,某天在育幼院門口馬路邊佇足良久,或許在企盼著家人來接,或許在考慮要不要離開。後來,當他打消念頭往育幼院走回來時,一個躲在角落的院童默默出現,陪他走回來。原來,他一直在守護著他啊~這些小故事,都只是每天發生著的事情的極少部份。

 

    曾有一個十六歲的女生形容他們的情誼說:「We are family. (我們是家人)」,我相信。儘管他們非親非故,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背景,但來到了APCA,他們就是彼此眷顧的家人。且不僅僅是活潑的孩子才會被注意到,連誰平常總是沈默,誰的個性如何,誰喜歡什麼,他們都清楚。

 

    除了對人的關心和體貼,他們對於學習的熱忱和主動,是另外一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部份。我曾問過一個孩子比較喜歡在育幼院還是在家裡?(註一)他回答:「比較喜歡在這裡(育幼院),因為我喜歡念書。」在我們教中文時,小至四、五歲,大至十七、八歲的孩子,幾乎每一個都拉開了嗓門大聲地複誦著;大一點的孩子,更是主動用拼音的方式將我們所教的每個詞語、每句話抄在筆記本裡。有的更用功的,會主動多問、多學習。去年老師教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他們今年依然記得、唱給我們聽。

 

    問每一個孩子「你將來想做什麼」,每一個孩子有不同的夢想。有的想要當導遊,去認識更多的世界;有個女孩想要當會計師,因為她數學好;有一個男孩長大想要當警察,去抓壞人;有一個人長大想要跟院長一樣,開間育幼院,照顧小孩;有一個青少女說她想要念大學、學開車、旅遊,因此她對英文相當用功,最後一晚的晚會便是由她全程用英文主持;有的人想當醫生、有的人想當老師。幾乎每個人都有夢想!這些,和台灣的孩子好不同!

 

    台灣的父母砸大錢讓孩子去補習、學才藝,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學習的樂趣和珍貴,反而是痛苦和壓力;讀書的目的只在求高分、進好學校,念完碩士、博士卻還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志向在哪裡?APCA的孩子卻是不怕離家的辛苦,極盡所能地學習和吸收; 儘管物質上相當缺乏,APCA的孩子的心卻像天空一樣寬廣,夢想是那麼地充滿熱忱與期盼!他們激勵到我了!

 

    但這次的海外志工行,對我而言最大的學習卻是在教大女孩們關於婦女保健的常識和製作布衛生棉的時候。好不容易有女孩們自己私密的時間,比較能夠仔細地聆聽他們的需要。女孩們說到貼身衣物的不足,一個人只能被分發到兩套內衣褲,一個月只會被分配到十片衛生棉,清潔用品(沐浴乳、洗髮精、洗衣劑)、藥品都不足。營養品就更不用說了,連老師都以為煉乳是牛奶。但是,物資的缺乏多少在我的預料當中,雖感到難過卻不是最震撼到我的。讓我感到扎心的,是想到:我們在做服務的時候的細緻程度不足。當提到要捐贈物資時,人們很容易想到要捐衣服、文具、玩具等,但是,對於大女孩們的貼身需要,我猜想到的人少之又少(我承認我從來沒有想到過),而那需要卻是真實而迫切地存在著。我們是否有貼近對方的需要、提供對方真正需要的,需要不斷地自我提醒。

 

    另一次又再提醒到我細心程度不足的事件,發生在我們離開柬埔寨前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們所有團員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收穫與成長,以及欣賞彼此的地方。有一個孩子(註二)提到他第一天到育幼院的時候,不知道要怎樣很自然地跟APCA的孩子互動,因為他擔心他們會覺得他很奇怪,後來就好了。這孩子平常表現出很容易自得其樂、也非常容易相處的樣子,雖然有觀察到他在頭一、兩天不太怎麼主動跟APCA的孩子互動,但我們都不知道是這個原因,還錯怪我們的孩子太被動了。當時我聽到他那樣說,眼眶不禁溼溼的。因為,想到那樣不自在的心情,沒有被看到、體貼到,忍不住心疼了起來。再一次提醒我: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細心地去瞭解、體會人的內在。

 

    常常說,去服務往往感受、接收到的是被服務,這次的柬埔寨海外志工之旅,又再次印證這句話。在柬埔寨看到人的善良和單純、人和自然的親近、遼闊的天空、APCA孩子的獨立、主動、體貼和遠大的夢想,將永遠存在我心中,並成為激勵我的動力。

 

 

註一:APCA有些孩子是來自父母雙亡、祖父母尚在的隔代教養家庭,但祖父母無力送孩子上學,因此也會           被APCA收留,讓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註二:我們這次的團員當中,有二位是來自育幼院的孩子,兩位接受芥菜種基金會補助的孩子,總共四位高中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l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